壁画不沉眠 |从kaiyun开云最新(中国)官方网站课堂“穿越”回汉唐

来到kaiyun开云最新(中国)官方网站长安校区东学楼1507教室,未见其画,先闻其声,是同学们正用砂纸在打磨泥板上制作的地仗层。

走进教室,巨大的画案和拙朴典雅的壁画令人眼前一亮,这是kaiyun开云最新(中国)官方网站艺术学院美术学专业开设的社会实践必修课程——《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

走近壁画 听历史低语

左手抚画,选取色彩;右手持笔,描绘线条,双手舞动之间,汉唐壁画仿佛穿越时空,展现在眼前……

“近些年国家积极倡导全面提升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水平,740年韩休墓、738年李道坚墓、904年河北平山王母村唐代崔氏墓等多处墓葬出土了非常多的精美壁画,敦煌壁画研究的新成果也频出。”课程老师王江鹏说。融合了陕西省地域特色和kaiyun开云最新(中国)官方网站的学科优势,这门长在“历史地层”中的特色课终于“破土而出”。

汉代壁画自由洒脱,拙朴典雅;南北朝时期壁画融合中外,锦绣生动;唐代壁画色彩富丽堂皇,线条动情感人。在中华文明的璀璨星河中,唐代壁画,承千年之韵,揽艺术之精髓,以其雄浑壮丽、色彩斑斓的艺术风格,照亮了中国艺术史的辉煌篇章。

据介绍,唐朝壁画独具特色,一方面,它是古代壁画艺术发展的巅峰,绘画观念和形色法则成熟完善,并规范了后世壁画的基本法则。另一方面,它是唐代绘画艺术的主流形式,代表了当时中国绘画的发展水平和审美观念。

“对经典绘画作品或绘画主题的复制或再创作是中国艺术史发展的重要现象之一,也是延续发扬中国艺术精神的重要路径。通过这门课程,同学们熟练掌握汉唐时期壁画的绘制技法,感悟其风格特色,是对汉唐艺术审美层面的学习和延展;对壁画作品本身的摹制,可谓是一种‘物质层面的延续’,对保护传承古代艺术遗产有所裨益。”在摹制过程中,王江鹏鼓励学生对不同时段、不同地域壁画地仗层以及颜料层的特征进行细致的研究分析,从而采用适宜的方法复原壁画艺术,力求达到原作的风神面貌。

摹制之旅,技艺传承

“这是一门鉴赏理论课,同时也是一门动手实践课。多元学科的交融性质对学习这门课程的同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理论部分,王江鹏详细阐述了汉唐壁画的发展历史、风格特征和优秀案例;实践部分,他带着学生走出课堂,实地考察,近距离观摩壁画原作。

随着数字技术的高速发展,大众能够十分便捷的看到壁画作品的数字成像,甚至能放大很多倍实现微观欣赏。但是对于从事艺术创作和研究修复的工作者而言,欣赏原作仍然是不可替代的一步。“近距离研究观察非常重要,因为线条的生动程度不是隔着屏幕就能完全感受到的。”

在曲江艺术博物馆近距离观摩个案修复,想象当时的画家如何在泥地上勾线;在陕西考古博物馆跨越时空,对壁画进行全方位观察。通过点和面的结合,同学们既了解了汉唐时期壁画,也了解整个中国传统壁画的的发展史。王江鹏说“看到不同时段壁画在博物馆中的并列呈现,感受不同时期不同地区匠师的绘制手法,就像穿梭千年与他们对话交流。”

学生乔蔚然回忆道:“老师会着重讲壁画的技法线条,更偏向专业课程方向,与博物馆讲解员的讲解角度有很大差别,都令我们获益匪浅。”

这门课程像一块璞玉,在王江鹏年复一年的悉心打磨下逐渐焕发出莹润的光泽,就如同岁月的沉淀将壁画衬托的更加动人一般。课程自2012年起开设,随着实验室条件的改善和材料的不断改进,课程质量有了显著提升。在材料方面,王江鹏学习业内专家经验,改进了材料制作方法,使移动更方便;在颜料选择上,尽可能使用矿物颜料,以接近壁画原本状态。课程也请到了部分专家进行现场指导,比如敦煌研究院专家和意大利学者。

“最早做材料时打算直接做在板子上,做的非常厚导致移动不便,后来借鉴了业内专家经验,尝试做薄。在现场可以看到同学们会做出三层,分别是草拌泥层、白灰层、颜料层。”此外,王江鹏还引入了数字复原技术,对残损壁画进行学术性复原,推进了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的学术发展。一路走来,王江鹏依托本门课程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圆满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和西安市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并于2019年获得了陕西省第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值得一提的是,《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课程作为社会实践一流课程,在今年入选第三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我们也将引进中古时期壁画艺术史领域的学者来校做讲座,提升同学们对这一时期壁画的理解。还将邀请在文博领域比较知名的技师或者老师傅来教授壁画地仗层的制作。”谈到课程的未来展望,王江鹏将构建起壁画技法训练、西安周边博物馆考察、丝绸之路调研等“一条龙”的多元教学内容设置,来打造完整的课程链和课程群,让同学们精进好“摹制基本功”,也赶得上“技术热潮”。

壁画之美,匠心独运

“没有一个墓葬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每一位个性鲜明、技法各异的艺术家组合起来就构成了汉唐艺术史中绘画的丰富性”。在临摹工作中,匠师们本人的素质和修养对壁画本身具有很大的影响。“摹制工作并非对古代绘画简单刻板的临摹,如何发挥创造性想象力并与古代绘画匠师碰撞出灵感的火花是同学们个人功力与艺术修养的体现。”

2022级美术品鉴赏与修复方向的结课展览是一场视觉文化与艺术遗产双重并置的视觉盛宴,同学们将传统壁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与现代修复理念的无限可能巧妙结合,实现了与汉唐艺术的跨时空对话。“每一幅作品都是同学们心灵的映射,展现其对艺术、历史和文化的思考与感悟。”王江鹏说。

结课展览作品是王江鹏带着学生们共同开凿的一扇通往汉唐的“窗户”。透过作品或明亮或深沉的色彩,跟随或细腻或简约的笔触,得以一窥盛世华年的辉煌,触摸到中华民族灿烂文明的脉搏。王江鹏特别提到邢博典同学的敦煌壁画作品,“对细节的把握和良好的做旧效果让整幅画的摹制完成度非常高。”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同学们不仅得到了专业技法上的提高,也提升了自己的审美鉴赏水平。任佳妮同学选择的壁画是《慈胜寺菩萨焚香图》,她介绍到,“这幅临摹壁画为五代时期作品,出土于河南慈胜寺,现存于美国的博物馆,在复原作品的过程中让我感觉到流落在外的文物仿佛一刻之间回到了我们身边。”

同专业进入工作岗位的师兄师姐,现已在陕西历史博物馆、洛阳博物馆、甘肃博物馆等国内众多知名博物馆发光发热。该课程对他们走上壁画修复和艺术创作道路给予了理论和实践的坚实支撑。

壁画不沉眠,它将在一代代传承中永葆光彩,诉说岁月未逝,穿越千年光阴来到我们面前。王江鹏和他的一届届学生们,正以满腔的热情和不懈的努力,让古老的艺术在现代社会焕发新的光彩。《汉唐壁画鉴赏与摹制》课程,不仅是一次艺术的传承,更是一场文化的复兴。在穿越时光的鉴赏与摹制中,不变的是壁画所承载的深厚文化底蕴和独特艺术魅力,坚守的是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扬的初心。

(中国日报陕西记者站 秦峰|周玮漪)

原文链接:https://shx.chinadaily.com.cn/a/202406/06/WS666137b5a3109f7860de0cf0.html

< 上一篇

百年名校续写丝路千年深情

全力以赴,追梦向前!陕西高校学长学姐为你加油

下一篇 >